专注于餐厅设计|遇见小面(重庆小面升级版)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21-06-30 14:14 浏览:次
有人靠一碗小面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获得四轮融资,从A轮到A+轮,到Pre-A九毛九注资,再到获得了弘毅投资2500万,这个30平米起家的小面馆的快速崛起,接二连三吸引金主风投,遇见小面简直成了餐饮界的教科书,最有潜力的快餐独角兽。
获得资本青睐的往往使得这个品牌变得格外注目,这点花万里设计之前谈到过,资本的钱不是随意砸进去,资本投资一个项目看重是这个品牌的品类和运营团队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赛道和选手。
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
遇见小面三个创始人之人宋奇,他是一个东北人,2004年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就读,之后去香港科技大学就读,获得机械工程的硕士学位后,顺利成为一个做IT销售的理工男,但是他在香港的时候,看到餐饮零售业非常发达,也是一个市场主流。
之后他带着创业目的,脱掉硕士的帽子,去麦当劳打工,从一线做起。从最基础的收盘子、炸薯条、收银、扫厕所做到了营运管理层,在把麦当劳的标准化体系全部吃透的时候,宋奇回到了广东进入了百胜餐饮集团,做起了选址开发的工作。
2012年,他开始做起粤菜餐厅,到了2014年,宋奇和朋友东拼西凑了20多万元钱,在广州开了一家只有30平米的饺子馆,他以为自己拥有大集团的餐饮运营经验,可以将饺子这个快餐更好从快餐沙县小吃,桂林米粉,兰州拉面快餐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然而他没想到这些缺乏餐饮运营管理知识体系的老板,这些人的营业额却高于自己的店面。显然他的名牌大学和餐饮集团经验在这些竞争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。很快店面就经营不下去,员工工资都快发不起了。
宋奇反省再三,觉得自己的赛道选错了,饺子这个赛道显然跑起来慢,当时的重庆小面因为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传播形势大好,孟非的小面火得一塌糊涂。宋奇想重庆小面或许就是下一个当红的品类,况且2014年的广州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小面品牌,遇见小面要在市场上先占先机。
这样,6月27号还在卖饺子,6月28日就换掉横幅开始卖小面。
选定了重庆小面品类,怎么做才让产品变得好吃,让消费者认可?
宋奇是理工出身,动员其他两个同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创始人把实验室里的电子称、量杯、油温计、盐度计等这些设备搬进了厨房,一遍又一遍地测试,并邀请友人来试吃,根据反馈再调整,慢慢确认每一种调料的详细参数。后来,遇见小面跟第三方中央厨房合作,产品标准化得到了更强的保障,也为后期门店扩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。
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餐小吃最大的痛点正是“有品类,无品牌”,虽然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,却缺少品牌化的思维,这就导致中餐小吃一直停留在最原始的经营形态上。
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,越来越多人觉得桂林米粉、兰州拉面好吃,但是街边环境很寒碜,他们更愿意多花一点钱获得好的服务。这些发现让他决定将遇见小面从路边摊要进驻商场,给消费者带去良好的就餐体验。而且进驻餐饮品牌汇聚的商场,能让自己的品牌价值感增强,“抱大腿”的办法不但会让餐厅赚钱,但一定会提高餐厅的品牌势能。
之后遇见小面跟知名的地产商合作,比如万科、凯德等商场。遇见小面店的面积在80-120平米左右,装修风格干净、小资,每个服务员穿着“做好自己这一面”的T恤,统一打造“做自己”的品牌餐饮空间设计形象,给人干净、规范、又有个性的体验。
这样一路下来,得到了九毛九和弘毅的投资,所得的资金投入在服务和店面的建设中,2018年7月,遇见小面紧追新零售风潮,在广州开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门店C24,C24代表24小时产品线的融合、餐饮和零售的融合、线上和线下的融合。店里除川渝口味的小面、冒菜、烤猪蹄、酸辣粉等之外,在门店中新添置一台明显的冷柜。
宋奇希望以复合式经济模式满足顾客的需求,提升营业客单价,经营时段涵盖午餐、下午茶、晚餐以及宵夜,不断扩大客单数量,使得从产品结构到运营模式都升级了一步。
能让一个年轻的品牌走得更快的方法是被资本看好,资本介入会助力品牌加速快跑。资本在考察一个项目时看到运营团队的实力,以及重庆小面这个品类的前景的优势,综合考察吸引人们投资,优秀的项目自然被金主看好的次数就多。遇见小面的成功的例子不仅是品类选择正确,单品爆款的打造,传统街边小店的品牌升级,还包含了运营团队的背景。